新闻中心 News
搜索 Search
暂无信息。
搜索 Search

江都区小伙高考作文满分

2015-06-30 16:52:33点击:

 昨日从江都中学传来好消息,该校潘山同学今年的高考作文被评为满分作文,受到阅卷专家好评。潘山的考场作文题目为《农之月令》,通过农村、节气等关键词,勾勒出一幅细腻的农村生活场景,展示出农村人朴素生活中的生存智慧

  高考作文题


  根据以下材料,选取角度,自拟题目,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;文体不限,诗歌除外。

  智慧是一种经验,一种能力,一种境界……如同大自然一样,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。

  【高考满分作文】

  农之月令

  ■江都中学高三(14) 潘山

  汪曾祺先生写过《葡萄月令》,似乎只要缀上“月令”一词,便可以附庸先生的风雅,也能智慧一回。昨天是芒种,蚕老麦黄一伏时。庄稼人是要有智慧的,什么时候播种、什么时候收获,得有讲究,乱不得。

  惊蛰了。

  “惊蛰”怎么看都是欣欣向荣的一个词。庄稼人要抽出时间“松土”,憋了一个冬天的黑土地,已经等不及了,急着出来透透气。春耕开始了(也有春分的说法)。

  从清明到端午,庄稼人就一直忙。浸稻芽,做秧畦,收油菜,育蚕种,讲究的就是一个“次序”。这是历朝历代传下来的规矩,几千年耕作经验的积淀与升华。村中,要每家每户地仔细叮嘱。

  “芒种”这个词真好听。

  大约在六月份,草莓地里会莫名其妙地生出许多不知名的小虫子。这种发现,谈不上智慧,只是一种经验之谈。不要着急,也不必时不时去看。待到乌猪子过江了,躲的、藏的虫们都会溜出来。用纸盒子小心翼翼地收好,放到远远的一处荒田里去。

  踩死它?哪能呢!庄稼人讲求佛性,相信生死来去自然,打扰不得。奶奶年纪大了,却不忌惮生死。“七十二,八十四,阎王不请自己去。”耕作了一辈子,奶奶竟有些看淡生死的大智慧了。

  小孩自然没有这般境界。从桑叶腋间坠出的桑树果子,一大把一大把的,由青雪雪、黄澄澄、红扑扑、紫莹莹,变得晶莹透亮,乌紫乌紫的,像黑玉。桑叶伸伸展展,桑葚清清凉凉在底下荫着凉着偷乐。小孩真馋!一个孩子像猫一样攀上树,吊弯树枝,底下的小孩便忙着摘桑葚。吃到嘴唇发紫,被妈妈拖着去河边洗。小孩也不忘显摆自己的聪明。

  夏至来了。

  田里要浸水。不大会儿,蚯蚓摇头晃脑地爬上田埂。又不大会儿,你再回来看看,田埂就满了。这些蚯蚓也聪明得紧呢,这是一种本能。水汽泱泱。

  庄稼人将脚探入水中,凉丝丝的。田里有些许零星青白色的碎瓷片,也不要紧,庄稼人脚底的老茧厚着呢。还有水蛙,我们这里称“蚂蝗”,不再多提。傍晚,晚霞像火红的枫林漫天舒卷。

  这是怎样的景象!

  大暑前三天后四天不能浇粪。

  有人瞧不起庄稼人的愚钝,我却不这么想。二十四节气,吃桑葚的孩子,还有我的奶奶,都是有些智慧的,就连大自然里的一花一草,一虫一鸟,又何尝没有智慧?

  真愿意做个庄稼人。

  【高考作文阅卷组点评】

  清澈、活泼、优美,是一篇礼赞农家智慧的晶莹剔透的叙事性散文。可赞!

  【看看阅卷人怎么说】


  日常生活“小智慧”最可珍惜


  着眼于小人物、小经验、小升华、小美妙

  以往许多年,江苏省乃至全中国的高中学子,多在语文老师的引导下集体扑向“议论文”写作,据说是因为议论文好教好学,有“模板”好套,有格式可循,而且高考时可拿“保险分”。错了!这种僵死的议论文程式,只能使临场作文更加“大路货”,数十万人集体撞车,考卷上尽是“公理”“常理”“大道理”,既不“分解”,又不“剖析”,以“叙”代“议”,不究“为什么”,全无“议论”的味道!

  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回忆道:“我从十岁左右起到二十岁左右止,前后至少有十年的光阴都费在这种议论文上面……我自知得不偿失。”

  为什么?

  因为中学生年纪尚小,未出茅庐,对复杂的人情事理缺乏分解和剖视的能力,逻辑思维相当薄弱,故多数人不擅“议论”。哲学家说得好:人的认识总是从“感动”到“理性”。

  然而,中学生有自己的“先天”优势,那就是感性丰富、形象思维活跃。他们有“无忌”的童心,热情扫描现实世界的清澈的少年眸子,许多被成年人看惯了、看麻木了的东西在他们的眼里却熠熠生辉、大有意趣。“城南旧事”,若不借助那位小姑娘好奇的目光来浸润,恐怕就味同嚼蜡了!此言,已见诸往年媒体,今年再次强调。

  说回来,且看今年江苏省叙写“智慧”的临场作文。

  严格地说,让十八岁左右的高三学子写关于“智慧”的记叙文,是不可能笔墨投向为多娇江山竞折腰的“风流人物”的。他们处于寻常巷陌,无法接触到那些具有“济苍生、安社稷”大智慧的英雄人物。不了解人物的细节,焉能胡编?除非写“故事新编”,如当年那篇极具轰动效应的《赤兔之死》。毋庸我们提倡,今年的临场记叙文自然而然地、不约而同地投向了“凡人小事”,那些“更行更远还生”的原上小草、野草。

  我们阅卷人承认并欢迎考生们写这种来自日常生活的“小智慧”。小智慧是十分可爱、最可珍惜的,是它们默默无声地成就了可以扭转乾坤的“大智慧”。

  凡是写得好的记叙文,均在生动描述“小经验”“小能力”“小境界”的基础上,揭示“小升华”、迸发“小灵感”,展示“小美妙”。今年作文命题,在这里留下了思考和挥发的空间。

  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专家组


  【高考满分作文是怎么写出来的?】

  江都中学考生潘山——

  灵感来自爷爷奶奶送的“糕粽”

  喜欢汪曾祺的风格 目标是进入军营启蒙阶段就看了很多书

  喜欢汪曾祺的风格 目标是进入军营

  “见到这个题目,灵感就来了。”昨日,本报联系到高考满分作文《农之月令》的作者、江都中学高三(14)班的潘山时,他正在南京参加体检。就是这名立志报考军校的男生,写出了细腻如水的《农之月令》。

  想表达对爷爷奶奶的感激

  潘山告诉记者,这篇文章仿照了汪曾祺《葡萄月令》的风格。《葡萄月令》按照一月、二月……十二月的顺序写作,而《农之月令》采取了节气的顺序。“我很喜欢汪曾祺的风格:淡笔浓情。这种文章最能表达内心深处的原始的感情。”

  《农之月令》的灵感来源,您一定想不到。原来,高考期间正是农忙时节,潘山的爷爷奶奶为了给他高考加油,特意送来了自己做的粽子和糕点,寓意“高中”。“我爷爷奶奶都是一辈子的庄稼人,在考场上,我突然想到了他们,想通过这篇文章表达对他们的感激。”

  不过,只写爷爷奶奶,潘山担心会偏题。于是,他将目光瞄准所有和爷爷奶奶一样的土生土长的庄稼人。“写的是他们的使命,表达的是我自己真实的情感,希望通过文章体现出对老一辈的尊重,对这种智慧的尊重。”

  潘山对这篇作文很满意。得知文章是满分作文后,潘山告诉记者,既在意料之中,也有点小小的惊喜。

  启蒙阶段就看了很多书

  对写作的热爱,源于阅读。“我特别感谢我的妈妈。在我启蒙学习的阶段,给我看了很多书,后来我就一直喜欢写作。”语文老师陈斌,也是他感激的对象。“陈老师工作很负责,和学生玩得很开,是一位非常好的老师,对我的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。”

  不过,潘山也告诉记者,自己平时作文并不算很拔尖,究其原因,是因为“实验性”。“不太喜欢中规中矩的风格,每次考试,作文都会有一种新的尝试,而陈老师会给我指点。”

  他的目标是进入军营

  今年,潘山的高考成绩是366分,他的目标是进入军营。“这个梦想源于以前做过升旗手,当时我的引导人是一位营长。从此,就对国家有了特殊的感情。”昨天,潘山到南京参加体检,顺利通过,今天还要参加血液测试。

  据了解,这位文采斐然的理科生,本一的目标志愿是到上海读书,学习机械工程专业。

  【他为何能写出满分作文?】

  情商高 很关注文化

  当得知这篇满分作文出自潘山之手,他的语文老师陈斌显得一点都不惊讶。虽然潘山是一名理科生,而且是个小伙子,但他平时写作文就很好,被同学戏称比文科班的同学作文还要牛。

  在陈斌眼里,这名选修物理和生物的理科生,其实是一位作文的小行家。“他平时就很关注文化,曾经把屈原、汪曾祺等几个文化作家的资料收集起来,写过品评他们的文章;平时他也喜欢关注一些文化现象、社会生活;他还曾经关注过弱势群体。”

  在别人眼里,男生都是“粗线条”的,潘山却偏偏是情感细腻的那种,陈斌夸他“情商很高”。“写的东西比较多,他很感性,写作业偏感性一些。”

  在班主任王伟林眼里,潘山“非常聪明”。“他的作文能拿高分,不是没有道理的。平时,他花很多时间在作文上,非常有钻研精神。”王伟林说,作为一名理科生,潘山给人的感觉却很像文科生,写作文的时候总会多琢磨琢磨。

  “平时,他并不是作文最好的那个。”陈斌笑着告诉记者,“他的作文一般在58分、59分,不一定是班上最好的,但这次高考,他一定是考得最好的。”

  【这篇作文为何满分?】

  ■语文老师点评

  最大亮点在于关注人文

  抓住了阅卷老师眼球

  潘山这篇《农之月令》,内容非常朴实,足见没有真的体会过乡村生活,是作不了这样的文的。“我曾经跟班上的同学说过,农村孩子是有福的,因为他们多一份对土地、自然的亲近感,城里的孩子则没有,因为在城里只有‘一方小天井’中的‘一片小天空’。”潘山的语文老师陈斌说,许多农村娃以此为自卑,却不知道,这其实是他们最宝贵、最有价值的财富。

  潘山这篇作文之所以能拿到高分,陈斌认为,他应该是写到阅卷老师心坎里去了。“阅卷的老师和我都是一个年龄了,我们都来自农村,腿上都曾‘沾过泥巴’。”陈斌说,潘山这篇作文写出了那种对农村的亲近感,让那些来自农村、曾在农村生活过的阅卷者倍感亲切,成为得分要素之一。

  关注人文的点找得好

  陈斌表示,潘山这篇满分作文最大的亮点,就在于关注人文的点找得比较好,体现出对自然、对社会、对人生的关切。“而且,从文字上,他写得整散结合,非常灵活,又非常从容。”

  “作文材料中有一句‘如同大自然一样,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’,潘山就把握住了这一点,通过一件事,描摹出智慧的形态。他写农村人对时令的把握,就是小事中见大智慧;他写出了一种文化,而文化就是生活方式,其中的生活态度折射出生存智慧。”

  存在没点题的瑕疵

  “通过审题,我们首先想到,和大自然一样,智慧也有他的样子,所以要有虚到实。”陈斌说,潘山的作文其实已经写到点子上了,农村生活也是一种生存智慧,但是没有点明。“高考作文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阅卷的,因此你要明确写出点题要素,让阅卷人一眼看到。这篇作文到结尾就有点仓促了,也没有点出来‘智慧的模样’。”当然,在有限的时间里写成这样的作品,已经很难得了。

  ■名师点评

  用欣赏之心

  回望农村生活

  仔细看来,该生抓住惊蛰、芒种、夏至三个节气,写农村的情形,语言细腻灵动,又有对乡村文明的礼赞,确有智慧在其中。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曾言:作文要有点“亏他想得出”的机智。诚哉斯言。

  考生怎会想到写月令的呢?显然,《现代散文选读》教材上是有的。但是,有的老师不教,有的老师略教,而陈斌老师详教,带着感情教,并且自己还写了一篇月令发在博客空间,孩子受到的影响自然真切许多。

  这篇文章写得灵动而摇曳生姿,我觉得学生也是有心之人。这位考生应当来自农村吧。但是农村考生千千万万,为何他(她)能写得出。因为他(她)站在汪曾祺先生的身边回望,站在陈斌老师的身边回望,用审美之眼、欣赏之心回望农村生活,自然就写出清澈活泼、晶莹剔透的佳作了。